来源:雪球App,作者: 语润梧桐plus,(https://xueqiu.com/1303982025/236983720)
这个话题很沉重
新冠疫情三年来
很多行业受到了重创
现阶段,疫情应对进入到下一阶段
那么前期受到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能否修复如初?还是就此沉沦?
疫情之下大家尤其是从业者都不希望自己的行业是最惨的,希望自己积累的技能经验和人脉还可以继续发挥作用。
收入锐减不可持续,下面经过思考,我聊聊自己认为最惨的行业到底是哪些?
这篇文章用心写了很久,希望朋友们多支持点赞、评论转发,给予鼓励,谢谢🙏
祝福走过路过留痕的朋友们,身体康健、事业有成、家庭和睦、衣食无忧。
当下,大家的收入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有疫情防控的巨大投入,有美元升值的资金外流压力,也有需求不振对各行各业的影响,这是个循环,收入少了,自然家庭需求不振,进而企业生产动力不足,设备更新升级延后,环环相扣。
我聊聊自己心中疫情之下的最惨行业及其未来,未必对、未必全,希望大家留言讨论,也帮助我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NO1:旅游业相关,可恢复需要时间
还记得我说的那个故事吗?一个朋友的朋友,在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做旅游地陪,前几年我们国人有钱了,都在出国旅游购物,这位朋友工作繁忙很多年没有休息。
三年前赶上疫情,自己说真好,终于可以借此机会给自己放个假了。结果一放就是三年。
从导游到旅行社再到那些呼吁顾客的购物店,关门的有,倒闭的也有,旅游大巴也都闲置了,不少改为班车,靠团餐养活的饭店关门了,我关注到天坛、恭王府等周边,都开始以外卖为主了。
这个行业挺过去,活下来的都是头脑灵活的,未来大有可期,但是还要时间。
国内跨省游或许会快些恢复,
境外旅游业目前一片惨淡,恢复还要看进一步发展,并且未来需要资源重整。
NO2:文化娱乐业,可较快恢复
这个行当包括影视影院在内的诸多细分产业。
因为疫情长期停业或者被限制人流及营业时间,从而使票房收入锐减。
从拍电影、电视剧到提供宣传文案等一系列从业者都受到影响。
不过很多有技术的,都去抢网络视频的饭碗,可是真正获利的只是头部几个大咖。
NO3:会展业,可较快恢复
会展业也是一落千丈,就连毕业生招聘会也都改为线上了。
由于人流较大的因素,该行业受到严格控制,整个行业的收入几乎锐减70%以上。
例如,演艺活动公司,小到发布会、展览展示,大到演唱会、球赛都很难顺利进行,费用预算基本砍没了。
NO4:航空业,可恢复需要时间
航空业,在没有疫情的时候,人们对于飞机出行还是很依赖的,毕竟坐飞机更快捷,所以航空业的发展也极为迅速。
不过这三年航空业和机场免税店等服务业迅速走向下坡路,
大多航空公司都出现大幅度连续亏损。
未来国内航线恢复较快,国际航线还需要时间
NO5:餐饮业,可较快恢复
餐饮业实体店本就受美团、饿了么等电商的冲击,利润非常微薄,加之疫情期间限制堂食,甚至还会直接停业,导致餐饮业营业额大幅下降,或者亏本经营,很容易出现倒闭
不过活下来的企业老板都很聪明,外卖发展顺风顺水,相信未来发展会更好。
NO6:物流运输业,较快恢复
物流运输业,包括快递等。
在疫情期间,很多地方不仅不能发货或收货,有的地方道路被限制通行,导致物流运输不畅,物流运输企业的成本大幅提升。
再加上对进入疫区的司机要进行隔离,整个行业损失惨重。
但是物流是产业链和供应链畅通的保障,也是物价稳定,人们生活安康的保障,肯定会较快恢复。
NO7:房地产业供给侧有政策春风,需求端的房子如何卖出是关键?
房地产业受疫情影响,不婚潮、生育率过低,导致买房需求下降,现在又整一个居家办公,商住楼租金也是大幅下滑,并且少人问津。
房子都是买涨不买跌,投资意愿不强,多数刚需也不着急。
尽管多地出台措施刺激楼市,但是收效甚微,形势不容乐观。
NO8:教育培训行业,模式变化,很难恢复
教育培训,疫情影响叠加双减,也是举步维艰,
疫情期间取消线下教学,加上双减政策的影响,教培行业受疫情的影响显而易见。
未来,学校推出课后培训和社团活动,也会加强体育锻炼,社会课外班空间被挤占。
NO9:酒店业,可尽快恢复
酒店业,主要受疫情影响,普遍惨淡经营,客流量严重减少,大多艰难度日,也有很多做不下去的。
未来随着旅游和会展一起恢复。
NO10:婚庆业,模式变化
婚庆公司,现在是婚照常结,但是婚事简办,很多都不办婚礼、不摆桌了。
前期婚宴上百人一起隔离发生了好几次。
婚宴钱省了,车队司仪钱也省了,婚庆公司基本名存实亡了。
未来,大家观念变化,亲朋好友吃个饭,旅行结婚就好,人情债太累。
NO11:零售业,模式变化,实体店难以恢复如初
零售实体店,比如家电零售、百货、综合体等,本身就受电商冲击较大,加上疫情的双重影响,满街的实体店一片凋零,仅有少数大型超市尚且维持。
$中国中免(SH601888)$
$中国电影(SH600977)$
$桂林旅游(SZ000978)$
#疫情下的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