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英(東漢時期人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東漢時期人物中共黨員北京市政協原副主席
甘英(生卒年不詳),字崇蘭,東漢人。曾於漢和帝永元九年(97年)奉西域都護班超之命出使大秦(羅馬帝國),但僅到達波斯灣一帶,據《後漢書·列傳第七十八·西域》載:“其王常欲通使於漢,而安息欲以漢繒彩與之交市,故遮閡不得自達。”
基本介紹
中文名:甘英別名:崇蘭民族:漢職業:旅行家、推廣員、軍事外交主要成就:第一個到達波斯灣的中國人
人物介紹,史書記載,時代背景,
人物介紹甘英甘英為班超的屬吏,隨班超轉戰於西域。公元97年,班超遣甘英出使大秦。甘英率領使團一行從龜茲(今新疆庫車)出發,西行至疏勒(今新疆喀什),越蔥嶺(今帕米爾高原),經大宛(今烏茲別克斯坦費爾乾納盆地)、大月氏至安息(即波斯帕提亞王國,今伊朗境內)都城和櫝城,後歷阿蠻、斯賓、於羅,而抵條支(今伊拉克境內)。到達了安息西界的西海(今波斯灣)沿岸,欲渡。安息西界船人對他說:“海水廣大,往來者逢善風三月乃得度,若遇遲風,亦有一二歲者,故入海皆賚三歲糧。海中善使人思土戀慕,數有死亡者。”安息國王一口咬定說到羅馬必須渡海而且正常出海要坐三年船並且各種危險。甘英聽罷放棄西行。甘英返回時,轉北而東,行60餘日抵安息,然後取道木鹿和吐火羅東還。從西方歷史上來看羅馬曆朝歷代和安息之間的戰爭就沒停過,羅馬王朝除了稍後的圖拉真皇帝對安息戰爭中取得局部性勝利,之前的羅馬皇帝對安息國的戰爭大多數以失敗告終。漢朝出使羅馬時期,算是安息最衰弱最危險的時刻,安息對岸羅馬也進入五賢帝時期,安息憂慮羅馬聯合漢朝發生直接關係,害怕兩個強大的鄰居左右夾擊自己,甘英回去不久圖拉真就對安息發動戰爭。這次出使雖未到達大秦,但也是第一個到達波斯灣的中國人,增進了中國人當時對中亞各國的了解。甘英所要探索的通道史書記載《後漢書·西域傳·安息傳》記載:和帝永元九年,都護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條支。臨大海欲度,而安息西界船人謂英曰:“海水廣大,往來者逢善風三月乃得度,若遇遲風,亦有二歲者,故入海人皆齎三歲糧。海中善使人思土戀慕,數有死亡者。”英聞之乃止。看到漢朝的甘英出使羅馬,安息人心裡有些不安:如果讓東邊和西邊兩個大怪獸手牽上了線,那自己夾在中間,日子可能就不好過了。於是他們就想辦法阻止甘英去羅馬。安息人很熱情地給甘英帶路,來到了波斯灣的岸邊。他們對甘英說,大海對面就是大秦了,但是這個海不好過,運氣好要三年才漂得過去,運氣不好就直接餵魚了。其實從安息去羅馬根本不用跨海,直接往西走到敘利亞,就是羅馬和安息的緩衝區。就算要跨海,波斯灣風浪也不大,可以輕鬆過去。可惜甘英受了安息人的騙,原路折返回去了。漢朝和羅馬兩個大帝國之間的直接對話沒有發生。從這之後安息國還是漢朝與大秦交易的中轉點,將漢朝的絲與絲織品與大秦交易,從中獲取壟斷的暴利快速恢復國力。也許是考慮到若漢朝直接開通了與大秦的商路會損害其壟斷利益,於是安息人沒有向甘英提供更直接的經敘利亞的陸路,而是備陳渡海的艱難,以傳說渲染海上航行的恐怖:“海中善使人思土戀慕,數有死亡者。”此語一出,即使甘英在西海卻步返還,最終未能到達大秦,但甘英卻是史書所載第一個到達波斯灣的中國人,他的這一行程豐富了當時漢朝對中亞的認識,是中西方交流歷史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一頁。甘英--行路路線圖有學者指出,安息船人所說的“海中善使人思土戀慕”的,很可能即是希臘神話中以歌聲迷惑水手的塞壬女妖。在《晉書·四夷傳·西戎傳附大秦國傳》中有略為不同的記載:漢時都護班超遣甘英使其國。入海,船人曰:“海中有思慕之物,往者莫不悲懷。若漢使不戀父母妻子者可入。”英不能渡。甘英出身於內陸,回國後甚至報告海水不可飲用:“途經大海,海水鹹苦不可食。”(《晉書》)也許正是因為對海上航行知之甚少,甘英才相信了安息船人對航海危險的誇張描述,止步於安息。時代背景公元97年,其時西域已定,生來便具有探險精神的班超非常想看看,世界的更西邊,究竟是什麼樣子。他只聽人說過,世界的最西邊,有國名為大秦,至於大秦在哪裡,大秦是何模樣,無人知曉。甘英所要探索的通道可惜的是,當時班超已經66歲了,以此高齡長途跋涉,未免力所不及。於是,班超派部將甘英,向西探查。甘英領命向西而去,穿過貴霜,便來到了另一帝國帕提亞。據甘英自己說,他走到了帕提亞西邊邊境的海邊,船夫告訴他,此海很大,要過海,順風需要三個月,逆風的話漂兩年都說不準,往來入海之人,皆要準備三年的糧食。他覺得不可能等幾年之後再回去復命,便迴轉西域。借甘英這段旅程,我們來分析一下當時的西亞局勢。公元1世紀的帕提亞早已今非昔比,在東線,它完全不是新興的貴霜的對手,領土被大量蠶食;在西線,它也無力侵入羅馬,於是它所能保有的領土,基本只限於今伊朗、伊拉克地區了。帕提亞雖然在陸上與羅馬直接接壤,但兩國局勢向來緊張,邊境線上肯定有邊防軍,因此走陸路進入羅馬帝國風險較大,所以甘英會去海邊。由於敘利亞、猶太地區一直被羅馬牢牢掌控,所以帕提亞西邊挨不著地中海,那么甘英所到的地方,多半是波斯灣。我們看看地圖,從波斯灣沿水路進入地中海,那可是要繞大大的一圈,船夫所言不虛。許多後人感嘆,甘英的無能,使漢朝和羅馬兩大帝國的相會失之交臂。但就當時形勢而言,除非班超親臨,張騫再世,沒有大勇氣大志向的人,根本不可能完成這一貫通中西的壯舉。
相關詞條
甘英(東漢時期人物)甘英(生卒年不詳),字崇蘭,東漢人。曾於漢和帝永元九年(97年)奉西域都護班超之命出使大秦(羅馬帝國),但僅到達波斯灣一帶,據《後漢書·列傳第七十八·西域...
甘英使大秦甘英(生卒年不詳),字崇蘭,東漢人。在漢和帝永元九年(97年)奉西域都護班超之命出使大秦(羅馬帝國),但僅到達波斯灣一帶,據《後漢書·列傳第七十八·西域》...
甘英(中共黨員)甘英,女,1965年生,湖北雲夢人。中共黨員,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7師128團18連農工。...... 甘英,女,1965年生,湖北雲夢人。中共黨員,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7師128團18...
甘英(北京市政協原副主席)甘英(1923年11月—2019年4月15日),北京市人。1943年春參加革命工作,1943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北京市政協副主席。2019年4月15日,甘英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
劉仁(前中共北京市委副書記)1972年底,劉仁同志的愛人甘英第一次看到他,身體已被摧殘得不象樣子,探監結束所帶回劉仁的衣物已全部發霉,毛褲、棉褲上有大小便的殘痕,上衣有斑斑血跡。...
漢書·西域傳東漢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班超經略西域大獲成功時派遣甘英出使大秦的外交活動,是古代中西關係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對中國人域外知識的擴展有重要影響。《後...
大學生女村官《大學生女村官》,當代農村勵志劇 、青春劇。農業大學應屆畢業生甘英,不顧父母勸阻,來到廣西貧困山區當村官,欲將自己的聰明才智投向貧困山區的建設。甘英因經驗不足...
甘姓此聯為江西省上栗縣福田鎮甘氏宗祠聯。上聯講文,典指甘氏起源於商代,甘盤曾任高宗武丁的師傅和相。下聯講武,典指漢代甘延壽、甘英都以武勇而留威名。...
公元前97年公元前97年,甲申,天漢四年。這一年,李廣利擊匈奴;甘英出使大秦國(羅馬)。...... 公元前97年,甲申,天漢四年。這一年,李廣利擊匈奴;甘英出使大秦國(羅馬)。...
賽里斯” 甘英雖然未到羅馬,但羅馬的商人卻到達了中國。漢籍史書記載:《後漢書·和殤帝紀》:“(東漢)永元十二年,冬十一月,西域蒙奇、兜勒二國遣使內附,賜其王金印...
大秦(古代中國對羅馬帝國及近東地區的稱呼)班超於公元97年率領70 000士兵到達裏海,並派遣部下甘英出使大秦。 古人在東西方向的交往真的是超乎我們想像的。在唐代,長安與拂菻(東羅馬帝國,又稱作拜占廷帝國...
中伊關係中伊關係一般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之間的國家關係。 中伊交往可追溯至公元前2世紀。張騫的副使甘英曾到過伊朗,並打通了中國經伊通往羅馬的交通線,...
漢朝與羅馬(歷史事件)97年(永元九年),漢朝名將班超曾經試圖派遣甘英出使羅馬,但是由於安息國的阻撓,甘英沒有成功抵達羅馬。漢朝的史書中也記載了羅馬皇帝安敦寧·畢尤曾經派遣使者出訪...
熱門詞條
性交
夏天的味道
中國青年救國團
不求甚解
法國土司
Sparks Fly
收銀機
七年之癢
RADIUS
server
賽車椅
梁家榮
聖經靈修版
逸心園民宿
趙碩之
櫻桃幫
芭比波朗
搖桿
陳淑芬
跑單幫
凱文·米特尼克
杜姓
戀戀風塵
椒房
fly away
JERICHO
安宰賢
我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