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址
编辑
石峁遗址包含内城和外城。内城中心为“皇城台”,为垂直高差70米的高台,周边筑有护坡石墙,上有宫殿建筑基址和池苑遗址。台体东北部为门道,20世纪70年代尚可见石阶踏步。与中原和山东龙山文化的夯土城墙不同,石峁遗址的内外城城墙为石砌而成,残存城墙约3米高。内城面积210万平方米,依山势呈东北—西南分布,现存城墙残长2千米。外城为将内城东南城墙向东南方向扩筑而成,残长2.84千米,面积425万平方米。这一面积超过了良渚遗址(300多万平方米)和陶寺遗址(270万平方米)等城址,位列同时期已发现城址面积之最[11]。
外城东门址已经过考古发掘。东门城址附近包含内外瓮城以及夯土墩台、门塾、马面等城防设施[11],马面、瓮城等均为中国城池中发现的最早实例[12]。在倒塌的墙体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玉铲、玉璜等玉器,证实了民间流传的城墙中藏有玉器的传说,被认为与辟邪有关。墙基处曾发现数个头骨坑,坑中发掘出个数不等的年轻女性头骨,部分有砍斩和灼烧痕迹,因而被认为是人牲。人牲的发现证明,当时的社会已经显著分化[3]。外城东门址内还发现近200块壁画残块,为中国境内出土最多的史前壁画。壁画以几何图形为主,白灰面为底,使用铁红、铁黄、炭黑、绿土四种颜料绘制而成,且在技法上与汉代及以后的壁画相类似[13]。
房屋
编辑
内城韩家圪旦的一处山峁曾进行发掘,并发现房屋和墓葬遗址。其中的墓葬叠压于房屋遗址之上,其历史比房屋晚200年。韩家圪旦发现的房址为窑洞式居室,分为前后两间,除居住作用外可能同时为玉器加工作坊,房址的一个灰坑中曾经出土过十几片灼烧过的卜骨[14]。
而在外城东门附近发掘的一处房址则为韩家圪旦房址面积的3至4倍,据推测应为高等级院落。该房址位于南墩台内侧的高阜台地,包含两座地面房址和两座窑洞,其中有卧室、起居室和礼仪建筑。石砌窑门保存完好[15]。
墓葬
编辑
韩家圪旦的墓葬遗址规模较大,形制相近,有壁龛和殉人,且有较多的随葬品。遗址中殉葬者多为年轻女性,双手反绑,侧卧向墓主人。部分墓葬出土了玉管、玉鸟等装饰品,以及20余片鸵鸟蛋壳,对于研究史前石峁居民对外交往提供了依据[16]。
2022年,考古人員在皇城台的顶部西侧发现一处高等级墓地。[17]